首页 > 新闻资讯 > 人大故事

无为市人大:发挥监督职能 助推法治无为建设

发布日期:2023-05-26 08:12来源: 市人大作者:张友好浏览次数:

“食品安全监管力量不足,按照一镇一所的原则,基层市监所要实现20个镇全覆盖”“中小学校周边餐饮、住宿、课后辅导等一体化监管还需加强,职能部门联合执法机制需要进一步强化”“检查中,发现检测手段和执法装备还比较落后,建议要加快检测中心建设”……在无为市第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上,常委会组成人员对关于检查食品安全法实施情况的报告进行认真审议,既点出法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又提出建设性意见,督促政府全面履行法定职责,守护好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法者,治之端也。近年来,无为市人大常委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紧紧抓住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等关键环节,创造性地做好监督等工作,助推法治无为建设行稳致远。

聚焦中心大局  助推依法行政更加有力

注重发挥“法律巡视”利剑作用。每次执法检查前,都要成立高规格的执法检查组,组织相关人员认真学习法律法规,紧扣法律条文、法律规定和法律责任,梳理检查重点,做到心中有数。执法检查过程中,带着问题直奔现场,指出存在重点问题和薄弱环节,邀请有关专业人员和律师参与,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意见。常委会会议审议后,及时作出“清单式”审议意见,安排相关工委进行跟踪监督,要求政府及有关部门在2个月内报告整改落实情况。在实践中形成了选好执法检查题目、组织开展执法检查活动、全面报告执法检查情况、常委会会议进行审议、跟踪推动改进实际工作、“一府一委两院”及相关部门报告整改落实情况等六个环节的执法检查全链条监督流程,着力增强人大监督工作的系统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坚持寓支持于监督。聚焦党委确定的大事、群众关心的要事、改革发展的难事,每年精选一部法律开展执法检查,促进依法行政工作提质增效。连续5年分别听取电线电缆产业发展、防范金融风险、民营经济发展、优化营商环境、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等专项报告,推动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助力法治化营商环境全面提速向纵深发展。实行宪法宣誓制度,增强被任命人员的宪法法律意识和接受监督意识。加强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定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办法,建立听取审议备案审查工作情况年度报告制度,维护国家法治统一。

聚焦公平正义  助推公正司法更加有效

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近年来,无为市人大常委会助力拓宽司法服务的广度、维护司法公正的精度、注入司法为民的温度,在推进司法监督的进程中,留下了一个个清晰的印记。2018年,听取审议法院执行工作情况报告,推动解决“执行难”问题;2020年、2021年、2022年,分别听取审议法院刑事审判、民事审判、破产案件审理等工作报告;2023年听取审议法院行政审判工作情况报告。围绕“四大检察”,注重“小切口”推动“大治理”,2022年听取审议检察院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情况报告,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2023年听取审议检察院开展未成年人检察工作情况报告,坚持最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原则,推动“六大保护”形成合力。

聚焦民生福祉  助推社会治理更加有为

基层是社会治理的重心,是社会和谐的基础。面对无为市人口基数大、历史遗留积案多的现状,无为市人大常委会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先后对人民调解、农村社会治安、全市信访等关联议题开展“组合式”调研,推动建立“一站式”矛盾纠纷解决机制,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在基层社会治理中,人大代表既是具体实践者,又是重要推动者。无为市人大常委会将代表联络站和基层立法联系点作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载体,组织各级人大代表进站履职,把党委决策部署和宪法法律落实下去,把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和愿望要求反映上去。围绕征地拆迁、老旧小区改造、小区物业管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等社会治理的热点难点问题,组织代表经常性开展走访选民、调研视察、政风行风评议等活动,参与基层治理实践,用心用情用力推动解决群众关心关切的实际问题,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展现新时代人大代表的风采。

同时,无为市人大常委会坚持把法治宣传教育作为推进基层治理的重要内容,深入开展“12·4”国家宪法日等活动,举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40周年主题座谈会,开设“‘八五’普法,人大在行动”专栏,着力打造法律学习宣传实施品牌。针对农村普法薄弱环节,专题调研乡镇司法所和基层法庭建设情况,有效推动“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的落实,努力让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全社会蔚然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