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大代表 > 议案建议

关于推进家政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发布日期:2024-08-21 17:17来源: 市人大浏览次数:

李娟(镜湖区代表团)

主办单位:市商务局

家政服务业作为改善民生、提升百姓生活福祉的重要业态,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载体,也是扩大就业的重要渠道。2022年5月,芜湖市将放心家政行动作为“10+3”暖民心行动之一。芜湖市商务局制定《芜湖市放心家政行动方案》,从“提高家政从业人员素质、实施家政品牌建设、强化家政诚信建设、推进家政创新活动”四个方面发力,推动家政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家政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对于缓解就业压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目前家政服务企业面临运营风险大、“员工制”经营模式任重道远、市场规范化水平有待提高、从业人员素质亟待提高等问题。

一是家政服务企业运营风险大。家政服务业,市场准入门槛低,家政公司“一把椅子、一张桌子、一部手机”即可开展业务,另一方面58到家、京东清洗、阿姨到家等平台迅速崛起,家政服务业竞争愈加激烈。目前部分家政服务公司基本都是以中介式、会员式管理模式为主,仅有少数企业兼有员工制家政服务人员,这种经营模式下,家政服务公司以收取中介费、会员费为主,利润较低。

二是“员工制”经营模式任重道远。“员工制”家政企业,一方面家政服务从业人员的劳动权益更有保障,另一方面可以提升家政服务从业人员工作质量。但从目前现状来看,“员工制”普及率不高、发展速度不够快。原因:一是“员工制”家政企业,需要为家政服务从业人员购买社保,尽管目前已出台补贴政策,但家政企业经营负担还是较重;二是家政服务从业人员多为城镇失业再就业群体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大多已经享受城乡基础社保或新农合,同时他们更愿意自由选择工作时间。

三是市场规范化水平有待提高。行业标准通常包含对企业及从业人员的职业要求、服务质量及流程规范、促进行业发展措施等内容,对规范市场秩序具有重要作用。芜湖市目前在家政服务行业准入、资质认定、监管等方面的制度建设尚不完善,没有制定家政行业管理办法,缺乏统一的服务质量、服务流程、服务收费标准。以母婴护理培训为例,多数培训机构准入门槛低,培训方式各异,培训内容不一,缺乏统一规范的管理方式、标准化的培训内容。各地发的证书五花八门,甚至存在买卖证书等现象,影响家政服务业健康有序发展。

四是从业人员素质亟待提高。家政服务人员需要进入家庭就业,工作内容多而细,并要与不同类型的雇主接触,因此,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部分县(市)、区现有家政服务人员主要是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失业再就业群体,有的原本受教育程度不高,有的未参加过岗前培训,从业人员素质没能及时跟上,导致家政服务质量良莠不齐,客户对家政服务员提出的素质要求难以实现,服务供给侧和需求侧不相匹配。

建议:

一、加强行业监管。在市级政府层面,制定适合家政服务行业发展的管理办法,市级加快出台行业标准。在行业层面,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沟通协调作用,组织各企业广泛参与,对制定行业标准提出意见建议,提升行业标准的合理性及可行性。

二、加大对企业的扶持力度。一是引导企业向“员工制”转型发展,降低员工制家政服务企业的运营成本,出台相关政策在税收、租金、员工社会保险金等方面给予补贴优惠;二是培育具有行业示范性的龙头企业,引导优势资源集聚,打造知名品牌,发挥规模效应,带动行业提质扩容。

三、加快家政人才培养。一是规范职业培训市场,改进和加强家政从业人员技能等级评定工作,提升家政技能等级评定的市场认可度;二是加强职教改革研究,与更多职业院校建立家政服务行业中专、大专和本科学历相衔接的继续教育长效培训机制,培养家政服务行业人才队伍。

四、开展社会舆论宣传。一是以社区、乡村、相关职业院校等为重点领域,引导适合的人员从事家政服务行业,壮大家政服务从业人员的队伍;二是运用微信公众号、移动APP、新闻媒体、社区宣传等多种方式增强公众对家政服务的认同感,平等友好地对待家政服务人员;三是要合理引导消费,引导更多的消费者选择入驻诚信体系的家政服务企业、家政服务人员,助力家政服务业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