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云兴等10名代表(湾沚区代表团)
主办单位:市农业农村局
近年来,我市乡村振兴亮点频现,涌现出千年丹桂板石岭、艺创共富鸠兹湾、荻港香菜等享有盛名的乡村文化和产业、产品品牌,但相比于先进地区在规模和品质上仍有较大差距。
一、存在问题
(一)乡村品牌意识不强。“重生产,轻品牌”的现象比较普遍,打造品牌的意识不强,缺乏对品牌内涵的认识、对品牌形象的塑造和文化的挖掘。由于品牌产品意识薄弱,导致农产品生产科技含量较低,很多本有特色的农产品是直接流入市场参与竞争,把原材料当做产品销售,产品价值低。
(二)乡村发展定位不清。乡村发展定位模糊,乡村建设同质化现象突出,农产品“一品多牌”、“一牌多品”、品牌设计内涵单薄等现象突出。在文化品质、外包装设计上缺乏创意,无法形成市场竞争力。
(三)乡村运营理念不够。乡村缺乏创建品牌、发展品牌的引导,与市场脱节,新思维、新方法和新手段在乡村实施阻力大,缺乏科技赋能、文化赋能、运营赋能的机制。
2023年,民政部在全国部署开展“乡村著名行动”,将全面推进乡村地名信息深化应用和地名赋能产业发展。就我市开展“乡村著名行动”,应与乡村旅游和艺术创意融合起来,创新和拓展行动效果和影响,打造我市乡村品牌。同时,立足乡村历史文化、产业特色、风土人情、村落风貌等资源要素,提炼出乡村特有的、个性的品牌形象,通过艺术创意融入到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各环节当中,赋予其更高层面的辨识度和传播力,来提升乡村价值。
二、建议
(一)加强对乡村品牌建设的引导。强化品牌意识,利用“乡村著名行动”契机,组织艺术创意专家团队,深入挖掘乡村历史、乡村美食、农耕技艺、乡土乡情等文化内涵,设计融入村庄价值理念,体现村庄特征、人文风貌的LOGO、吉祥物、标牌标识、农产品品牌等视觉识别系统。
(二)加大宣传推广力度。运用多媒体手段,在乡村宣传栏、新媒体社交平台宣传推介,将视觉识别符号融入乡村文化活动、农产品、旅游服务各环节,线上线下广泛吸引关注,培育打造“乡字号”、“土字号”品牌产品和服务。
(三)引入专业运营团队。引入运营公司对村庄进行统一开发、运营、管理和推广。策划开发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现代农业新业态,发掘和提升乡村各类资源价值,系统规划设计推广乡村品牌,利用数字技术创新乡村品牌应用场景,使乡村从文化到物质层面都有持续变现和盈利的能力,保持乡村品牌持久影响力,推动乡村产业长期可持续运营和发展。
(附议代表:沈显华、李荣、李淑迎、周莹、马荣花、张佩华、潘慧、胡克敏、潘新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