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大代表 > 议案建议

关于进一步加快我市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建议

发布日期:2023-08-03 11:03来源: 市人大浏览次数:

高光兴(弋江区代表团)

主办单位:市经信局

从2018年以来,我市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5G+工业互联网”建设持续提速,以核心企业为中心,深度融入产业链各环节,借助于不同应用场景,功能作用在持续拓展,智能远程化操作、辅助操作、产品质检、3D建模等等典型场景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经调研,仍存在着一些困难问题。

困难问题一:实施主体的数字化能力影响融合应用规模推进。

1、制造企业数字化水平与规模应用要求仍有差距。不同企业数字化水平差异较大,大部分企业处于工业2.0阶段,老旧设备较多,尚未进入网络化阶段。部分具备数字化能力的设备,因为接口多样复杂、协议不一致也影响互联互通。“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目前多是点状式应用,制造业数字化整体水平和工业流程互联互通进程影响融合应用的深度和广度。

2、基础电信企业运维模式面临挑战。5G推动基础电信企业加速向DICT市场迈进,“5G+工业互联网”的运营维护区别于传统的ICT模式,对电信企业的智慧运营体系提出更高要求。边缘计算中心较多,设备下沉到用户侧,电信企业投入的运维力量需求更大,与用户分工界面更难界定,对客户的服务承诺受干扰因素更多,影响应用规模推广后运维服务质量。

3、中小企业数字化认知有待提升。大多企业对“5G+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使用价值及建设路径缺乏系统认识,多数中小企业存在不想不敢不会用的情况,部分企业因为数据安全、生产安全和费用问题不敢使用,部分企业不会挖掘数字化场景需求而不会用,给融合应用规模推广增加了难度。

困难问题二:产业生态的合作水平影响融合应用规模推进。

1、解决方案尚未形成系列化。工业行业属性错综复杂,虽然涌现出一大批典型应用,但即使是通用场景,不同的工业企业仍有个性化需求,基础电信运营商对工业企业的提质、降本、增效的刚性需求理解还不够深入,解决方案碎片化、定制化较多,“一事一议”、“一单一案”推进方式较多。可持续可复制的商业模式不清晰,电信企业、工业企业、解决方案商合作仍不够深入,影响大范围应用推广。

2、应用需求和标准规范亟待梳理制定。5G可以赋能千行百业,但是各行各业的行业痛点和应用需求千差万别,行业的5G应用需求有待挖掘和梳理,应用标准规范有待制定。行业应用标准规范是融合应用规模推广的“定心丸”,没有大量专业人才、复合型人才支持,没有各类企业和行业组织的共同推进,标准规范的制定进展将直接影响融合应用成效。

3、行业龙头的示范带动作用尚未发挥。目前龙头企业积极探索融合应用,芜湖电子设备制造领域的美的,汽车制造领域奇瑞汽车,金属制品业领域的新兴铸管等推动柔性生产制造、现场辅助装配、机器视觉质检、厂区智能物流、协同研发设计、设备协同作业等各类场景应用。但大多案例应用时间较短,应用成效的量化评估尚未统一,本地龙头企业的多数应用仍停留在试用阶段,并未形成行业带头作用。此外,技术开发能力不足,产业支撑有待提升。

困难问题三:市场体系的有效支撑影响融合应用的深度推进。

1、技术开发能力不足,产业支撑有待提升。“现阶段面向消费场景应用的5G公网,下行传输带宽约为上行带宽的3倍。但是在工业场景下,存在大量基于机器视觉的5G应用,往往上行传输数据需求显著高于下行传输数据需求。”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说,“目前,尽管少数企业已有突破,开发了相应技术解决方案,但尚未实现产业化。”

2、核心零部件的产业集聚不够、成本价格偏高。从市场上看,“工业领域需求多样化、差异化,5G工业终端、芯片、模组、网关在性能、协议支持等方面的要求更高。”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当前5G芯片模组等存在产业分散化、市场碎片化等特点,短期难以通过市场规模摊薄成本,导致价格高昂,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5G工业应用的规模推广。从工业企业自身来看,尽管“5G+工业互联网”建设和应用在一些领域先行先试,但整体推进还存在问题。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胡坚波提出,企业对“5G+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使用价值及建设路径缺乏系统认识。此外,企业建设“5G+工业互联网”的资金、人才及技术要求门槛高,数字化基础仍有待夯实。

为进一步加快我市工业互联网发展,建议:

1、政府牵头多方发力,构建合作共赢生态。5G+融合应用涉及内容广泛,应用落实和推广主体包含政府、园区、基础电信运营商、工业企业、服务厂商和行业组织等六类。各类主体需各司其职、形成合力,共同构建融合发展生态。一方面共建融合创新生态,推动工业企业、服务厂商、电信运营商与科研院所等合作,开展多频次、多通道的5G基础网络+创新应用的交流会,突破一批影响融合应用的关键技术,加快融合应用创新进程。另一方面打造合作共赢的应用生态,推动六类主体与5G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融合应用上下游企业合作,面向行业应用开展供需对接、商业模式探索、服务模式创新等,优化应用、服务生态环境。

不断加大对“5G+工业互联网实验室”建设力度,拓展实验室创新成果,与电信及大型企业建立联合创新培育基地,重点在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机器人工程等方面取得一些原创性、价值性、引领性的创新成效。

充分发挥“5G+工业互联网联盟”功能作用,链接企业、市场、政府,充当挥桥梁和纽带,在技术攻关、项目合作、应用推广,共同培育与壮大“5G+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圈建设方面强化支持力度,与工业互联网生态圈主体紧密合作,协同发力,探索实践工业互联网发展的新模式和新机制。

2、打造标杆企业引领,培育创新市场体系。要积极引导和宣传已建设“5G+工业互联网”的本地龙头企业,并就已试用应用项目需要不断挖掘,快速复制推广,市政府应与中国电信、移动、联通等多家运营商一起要充分利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加大5G+工业互联网市场的营销宣传,积极培育市场、激发市场和创造市场,不断提高工业企业5G行业渗透率。调整优化5G企业招商引资政策,不断健全工业互联网与5G融合创新主体、项目的奖补政策体系,明晰奖补标准、申请流程和奖励措施,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做好信息公开,积极培育良好创新环境。

打造一批工业互联网标杆企业,培育一批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应用示范企业,,通过数字化应用推动企业打通内部各管理环节,打造数据驱动、敏捷高效的经营管理体系,推进企业精益化管理示范,通过基于两化融合的精益化管理推动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行政管理、安全管理等领域运用先进的管理工具和方法,探索数字化转型,实现管理能力明显增强、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加快企业“上云用”工程建设,面向不同场景打造高匹配度的互联网技术创新应用。

3、做好行业发展指引,强化关键措施支撑。推动龙头企业、行业组织等,结合应用需求、应用实践和行业属性,加快挖掘和梳理行业的融合应用需求,开放行业应用场景,编制行业应用参考指南,制定通用标准和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应用服务标准,推动标准化工作落地应用,从而推动融合应用规范推进。引导企业加快5G技术与工业终端、工业控制系统的融合研发,加快融合应用测试床建设,提升企业数字技术应用水平,增强融合应用的配套产业和关键技术支撑能力。精准服务指导。做好工业互联网培育发展指导和政策宣传工作,加强政企对接,及时协调解决各类问题,有序推进发展培育工作。强化金融支持。建议设立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充分发挥银行金融信贷支持,引导金融资本支持工业互联网相关产业,围绕工业互联网标杆示范应用、企业“上云用平台”等重点方向实施精准扶持,形成支持工业互联网发展的良好政策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