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中下旬,大暑节气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也是沿江农民们最忙碌的“双抢”——抢收早稻抢种晚稻的时候。而在南陵县籍山镇新坝村,早稻已提前成熟收割了。“真要感谢程代表,有了他的特早熟早稻,田里晚稻的秧苗都长这么高了。”村民张志诚乐呵呵地说:“我都72岁了,今年‘双抢’不再抢时间了,一个人种七八亩地,完全能应付。”
传统的耕作方式之所以能够改良,省、市两级人大代表——芜湖市星火农业实用技术研究所所长程太平功不可没。他三十多年如一日扎根农村,潜心于水稻实用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先后获得过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农村优秀人才、全国农村青年星火带头人等多项殊荣。
程太平认为,‘三农’问题的关键是解决新的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因此,他在推动水稻的种植方式从传统的育苗移栽向直播栽培方式的同时,重点培育“特早熟早稻”和“低位早熟再生稻”,通过播种技术和改良稻种的示范推广,带动农民增产增收。
江淮流域梅雨季极易造成大面积洪涝灾害,程太平培育的特早熟早稻品种从播种到成熟比普通早稻提前了15天左右,在梅雨成灾前完成早稻收割,让优质新米上市时间提前,又让农民有充足的时间种第二季稻。并且特早熟早稻可以与西瓜、小龙虾等经济作物配套,做到经济收入与粮食生产两不误。对农户而言,既减轻了务农人手紧张的压力,又增加了务农收益。而低位早熟再生稻,则有效缓解了农村劳动力紧缺的难题。在第一季水稻收割后,利用稻桩重新发苗、长穗,成熟后再收一季。程太平带领团队研究的低位早熟再生稻适合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既解决了收割机碾压造成再生季减产问题,又能解决普通再生稻头季稻受高温影响导致品质下降的问题。
近年来,程太平为周边近百个村举办农民实用技术知识讲座30余场,听课群众5万余人,田头传播技术千余次,技术咨询3万人,无偿赠送技术资料10万余份。在他的支持帮助下,通过科学种植水稻致富的农户不计其数。
能够同时担任安徽省第十三届和芜湖市第十七届人大代表,程太平认为这是老百姓对自己的信任,更是托付与期待。因此,他在人大代表岗位上依旧情系广袤田地,辛勤履职尽责,先后在涉农领域提出了《关于建设水稻直播生产技术体系的建议》、《关于加强高标准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议》、《关于持续支持主要农作物新品种选育的建议》、《关于对农业生产一线劳动者进行表彰的建议》等诸多建议,为解决好“三农”问题书写了一份份“履职报告”。
以今年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期间提出的建设水稻直播生产技术体系的建议为例,程太平认真分析全省水稻直播生产技术应用的现状和存在的不足,从体制机制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对策。
承办单位省农业农村厅高度重视,积极组织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和农技人员,开展关键技术研究攻关和生产技术集成配套推广,着力解决生产粗放等突出问题,推动实现生产轻简化、集约化和机械化,加快形成适宜不同地区稻作模式的技术体系和标准,不断提高直播稻生产的安全、产量和效益。“相关部门在办理代表建议时都很认真,实事求是,建议中的很多想法被采纳落实到具体工作中。”程太平表示。
除了关注涉农领域宏观层面的政策法规,程太平对于群众日常生产生活中碰到各种问题,他总是尽己所能为大家排忧解难。前些年,新坝村2000多亩农田水利灌溉遇到了困难,他四处奔走,找到附近承包鱼塘的人协调,开辟了新水源,解决了农田用水问题。今年春节前夕,村民们用自来水不能正常供水,程太平从海南农业基地回家后,立刻向县人大常委会和县水务局反映,很快妥善解决了水压不足问题。
“作为农村走出的人大代表,我就生活、工作在人民群众之中,亲身感受着农村的变化。我会尽自己所能,在人大代表和农业技术岗位上为乡村振兴出力。”程太平语重心长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