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报告

关于芜湖市2023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4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发布日期:2024-02-21 09:47来源: 市人大浏览次数:

——2024年1月10日在芜湖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市财政局局长 邢 晖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芜湖市2023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4年预算草案提请大会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预算执行情况

2023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市财政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积极财政政策进一步加力提效”的总要求,认真执行市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各项决议,不断加强财政收支管理,切实增强财政保障能力,促进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一)预算执行总体情况。

1.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14.3亿元,增长6.6%,为调整预算的100.6%,加上级税收返还及补助收入213.9亿元、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和其他资金53.2亿元、上年结余收入14.1亿元、一般债券转贷收入86.4亿元,收入合计781.9亿元。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19.2亿元,增长6.2%,为调整预算的97.1%,加上解上级支出52.6亿元、调出资金0.4亿元、一般债券还本支出85.2亿元、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6.2亿元,支出合计763.6亿元。收支相抵,滚存结余18.3亿元,全部结转下年。

市级(含市本级、皖江江北新兴产业集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三山经济开发区,下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0.4亿元,增长8.6%,为调整预算的97.9%,加上级税收返还、补助及下级上解收入118.7亿元、上年结余收入4.4亿元、一般债券转贷收入53.8亿元、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及其他资金28亿元,收入合计365.3亿元。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57.4亿元,增长10.9%,为调整预算的98.1%,加上解上级支出43.6亿元、补助下级支出2.3亿元、一般债券还本支出53.9亿元、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3亿元,支出合计360.2亿元。收支相抵,滚存结余5.1亿元,全部结转下年。

2.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185亿元,下降26.7%,为调整预算的103.6%,加上级补助收入4.5亿元、专项债券转贷收入306.2亿元、调入资金31.3亿元、上年结余31.2亿元,收入合计558.2亿元。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414.9亿元,增长31.9%,为调整预算的97.6%,加专项债券还本支出110.7亿元、调出资金22.5亿元,支出合计548.1亿元。收支相抵,滚存结余10.1亿元。

市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133.2亿元,为调整预算的100.5%,下降30%,加上级补助收入1.5亿元、专项债券转贷收入171.3亿元、调入资金22亿元、上年结余27.6亿元,收入合计355.6亿元。市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238.6亿元,为调整预算的97.5%,加专项债券还本支出85.6亿元、补助下级支出11.7亿元、调出资金13.7亿元,支出合计349.6亿元。收支相抵,滚存结余6亿元。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

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1.8亿元,为调整预算的100%,加上级补助收入0.1亿元,收入合计1.9亿元。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0.4亿元,为调整预算的100%,调出资金1.5亿元,支出合计1.9亿元。收支平衡。

市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1.8亿元,为调整预算的100%,加上级补助收入0.1亿元,收入合计1.9亿元。市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0.4亿元,为调整预算的100%,调出资金1.5亿元,支出合计1.9亿元。收支平衡。

4.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132.4亿元,为预算的105.3%,加上年结余161.5亿元,收入合计293.9亿元。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116亿元,为预算的114.8%。收支相抵,年终结余177.9亿元。

市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112.6亿元,为预算的102.6%,加上年结余109.2亿元,收入合计221.8亿元。市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106.7亿元,为预算的115.6%。收支相抵,年终结余115.1亿元。

5.地方政府债务情况。

全市地方政府债务限额1253.8亿元,其中一般债务限额423.9亿元、专项债务限额829.9亿元。截至2023年末,全市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为1236.8亿元,其中一般债务415.7亿元、专项债务821.1亿元。市级地方政府债务限额665.3亿元,其中一般债务限额200.9亿元、专项债务限额464.4亿元。截至2023年末,市级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为656.8亿元,其中一般债务196.2亿元、专项债务460.6亿元。政府债务余额控制在债务限额以内。

6.预算绩效管理情况。

深化预算绩效全过程管理机制,“事前”强化绩效评估,将500万元以上的新增项目和延续类项目全部纳入评估范围。严格绩效目标管理,健全分行业、分领域、分层次的核心绩效指标和标准体系,推动绩效目标设定与预算编制有机融合。“事中”监控预算执行,对绩效目标实现程度和预算执行进度实行“双监控”,确保绩效目标按期保质完成。“事后”完善评价问效,指导市级预算部门(单位)对全部1924个项目支出和278个部门整体支出开展绩效自评。在自评全覆盖的基础上,围绕产业和人才政策、重点民生项目等领域,启动22项市级财政重点绩效评价,涉及资金200亿元。委托第三方机构对市级2024年14个重点项目(重大政策)开展财政事前绩效评估,科学削减项目预算资金1.9亿元。我市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成效获得省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充分肯定。

2023年,各级财政均实现收支平衡、略有结余。上述预计执行情况在年度决算后,可能还有一些变化。待决算编制完成并经审计后,再按程序报市人大常委会审查批准。

(二)市级财政政策及重点领域预算支出成效。

2023年,财政部门主动作为,扎实工作,在持续优化支出结构的基础上,确保支出强度,聚焦保障基本民生等重点领域,有力支撑经济社会平稳运行。

1.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厚植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加大科技创新支持力度,投入资金19.9亿元,加强科学基础研究、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应用,支持梦溪路科创走廊、重点研发创新平台等重大创新载体建设,推动全社会研发投入比重提升,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投入人才专项资金5.5亿元,持续实施“紫云英人才计划”,推动靶向培育和引进高水平创新创业团队、科技领军人才和优秀青年科技人才。投入数据集群中心建设资金9.8亿元,稳步推进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长三角国家枢纽节点芜湖数据中心集群建设,加快数字经济培育壮大。

2.坚持政策精准发力,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整合投入资金24亿元,支持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首位产业做大做强。统筹资金10亿元,支持“双招双引”重大项目落地。统筹战略性新兴产业配套资金5亿元,出台十大新兴产业聚焦发展专项资金使用导则,采用项目“赛马评比”,加快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安排技术改造专项资金7.6亿元,鼓励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发展。投入支持服务资金1.2亿元,加快现代服务业提档升级。兑付消费券资金1.2亿元,支持举办“徽动消费·生活芜优”消费促进活动。举办芜湖市“有奖发票”活动,有效带动餐饮、零售、住宿行业消费。

3.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严格落实“四个不摘”,投入乡村振兴专项资金2亿元,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保持现有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稳定。落实“藏粮于地”,投入2.7亿元,支持13万亩高标准农田新建、12万亩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落实“藏粮于技”,投入现代农业发展和产业化专项资金2.6亿元,推动科技强农,进一步提升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推广“智慧芜湖大米”种植模式。落实粮食补贴发放政策,发放各类涉农补贴资金4亿元,覆盖全市100多万农户。投入农村人居环境提升资金4亿元,用于和美乡村建设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等,全面提升村容村貌和人居环境。

4.推动人民城市建设,着力提升宜居城市品质。

投入28.8亿元,支持城市功能品质提升,提升城市硬件设施,加快实施城市更新项目,实施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投入33亿元,推进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持续支持优化完善高快速路网,加快铁路枢纽、机场港口、公路交通、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健全完善公交扶持机制和政策。投入9.8亿元,支持城市安全韧性提升,增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交通安全、消防救援、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体系建设。投入3.2亿元,持续支持城市书房建设运营,加快公共文化艺术中心、口袋公园等建设,保障公益场馆运行管理和免费开放。

5.推动全面绿色转型,建设更高水平美丽芜湖。

持续提升大气环境,投入15.1亿元,支持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鼓励新能源汽车消费,加快充电桩等设施建设;投入0.7亿元,支持海螺等企业废气排放改造。推进水土环境治理,投入2.5亿元,保障污水处理、污泥处置、黑臭水体整治等项目建设,支持长江岸线整治、污水治理、科技护江等长江岸线生态环境保护及修复,落实水环境补偿政策。支持建设“无废城市”,投入0.6亿元,支持生活垃圾和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置等建设,大力推进固体废弃物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支持焚烧发电运营。投入0.5亿元,支持造林绿化、森林资源保护和森林防火道路建设等工作,推深做实林长制。

6.兜住兜牢民生底线,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聚焦“幼有善育、学有优教”,投入17.9亿元,确保教育支出“两个只增不减”,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推动职业教育提质和高等教育培优。聚焦“病有良医”,投入27.5亿元,用于城乡居民医保补助及医疗救助,支持北京天坛医院芜湖医院等项目建设。聚焦“住有宜居”,投入5.4亿元,支持开展老旧小区基础设施改造、加装电梯、物业整治等公共配套完善工作。聚焦“劳有厚得、老有颐养、弱有众扶”,投入27.6亿元,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支持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保障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水平逐步提高,支持多层次托育服务体系建设;强化基本民生兜底保障。

(三)落实市人大预算决议及财政管理改革情况。

按照市人代会关于2023年预算草案审查结果报告中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紧抓“生财之源”,提升“理财之效”,夯实“运行之基”,走好“改革之路”,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1.精准培育“生财之源”,提升财政综合保障能力。

严格落实国家各项延续、优化、创新的税费优惠政策,全年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75亿元。依托市税源服务工作领导小组,推进税源建设与税收协同共治机制协调联动,提升税源转化成效,税收收入增长12.2%。精准谋划项目,争取上级资金支持218亿元,同口径增长10.9%,有效增强财政综合保障能力。持续做好政府专项债券项目谋划申报、额度争取、落地实施等工作。获批专项债券201.5亿元,增长153%,创历史新高;积极谋划政府投资项目资金解决方案,推动奇瑞超级二工厂等重点项目融资60亿元,有力保障了政府重大投资项目建设。强化财政金融联动,成功获批全省唯一的普惠金融全国示范地级市。

2.全面提升“理财之效”,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制定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政策质效的十二条举措,出台大型活动经费保障管理暂行办法,增强对市委、市政府重大战略任务的保障能力。建立结余资金常态化清收机制,对项目结余资金、超期结转资金、低效无效资金等一律清理收回统筹使用,2023年市本级压减非刚性非急需支出3.8亿元。快速分配直达资金70.4亿元,支出进度95.9%,保障直达资金直接惠企利民。推动惠企政策资金“免申即享”,率先实现“四网联通”,全市1120项惠企政策,通过平台无感化兑付资金32亿元,惠及企业和个人7.4万次。开展市级涉企政策评估清理,取消一批低效、无效政策。出台助企纾困、支持战新产业、市场主体贷款贴息等政策举措,产业政策体系更加集约、高效、管用。

3.大力夯实“运行之基”,财政风险管控稳健有力。

统筹做好新增政府债务限额安排,妥善处理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关系,将债务率控制在合理水平。树牢底线思维、强化风险意识,实行“调度+督查+提醒+通报”工作机制,压紧压实属地管理职责,实时监测债务风险指标,定期开展隐性债务化解专项检查,遏制增量与处置存量并举,2023年多渠道筹集化债资金122.4亿元,妥善化解存量隐性债务。争取再融资债券143.1亿元,缓解政府法定债务偿还压力。全力抓好政府债券资金使用管理,加快债券项目资金支出进度。兜牢“三保”底线,坚持把“三保”支出放在财政支出的优先位置,严格执行“三保”支出预算,足额安排“三保”支出,2023年全市“三保”支出执行200亿元。加大对县市区的库款保障支持,确保“三保”支出需要。

4.稳步走好“改革之路”,不断健全现代预算管理制度。

持续推进零基预算改革,有关经验做法获中央改革办《改革情况交流》刊发。坚持以零为起点,严格预算项目入库审核,优化支出预算排序机制,按照项目轻重缓急和成熟度安排2024年预算。全面推进预决算公开。组织开展财经纪律专项整治工作,健全长效机制巩固整改成果。加强县市区实有资金账户监控,清理规范财政专户118个。创新政府资产管理方式,建立公物仓制度。全省首推政府采购代理机构信用评价管理机制,优化政府采购营商环境。积极推进省以下法检系统财物省级统一改革进程,全市县市区法检系统纳入市级财政预算统一管理。自觉接受预算决算审查监督,积极配合推进人大预算联网监督,主动回应人大代表关切,更好服务人大代表依法履职。

各位代表,2023年财政部门在抓收入、调结构、强管理、防风险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财政发展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财政收入恢复性增长,刚性支出压力不减,财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土地出让收入持续下滑,库款保障水平持续低位运行;政府债务还本付息仍处于高峰期,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任务艰巨;绩效评价导向作用未发挥到位,财政资金使用效率还有待提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认真研究,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二、2024年预算草案

(一)2024年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

202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之年,全市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加力,提质增效。进一步完善预算管理制度,持续推进零基预算改革,加强预算约束和绩效管理;加强政府债务管理,严守政府债务风险底线;坚决落实党政机关要习惯过紧日子要求,严控一般性支出;持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增强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强化财政资源统筹,用好财政政策空间,提高资金效益和政策效果,为加快打造省域副中心、建设人民城市提供坚实财政保障。

(二)2024年收入预计和支出安排。

综合分析2024年财政收入面临的形势,统筹考虑经济增长、物价变动,以及上年一次性收入等因素,按照积极稳妥的原则,安排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期增长5.5%左右。其中预算收入预计和支出安排具体如下。

1.一般公共预算。

全市预计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37亿元,加上级税收返还及补助收入139亿元、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和其他资金56.2亿元、一般债券转贷收入13.2亿元、上年结余收入18.3亿元,收入合计663.7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16亿元,加上解上级支出30.4亿元、一般债务还本支出17.3亿元,支出合计663.7亿元。

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0.8亿元,加上级税收返还、补助及下级上解收入119.1亿元、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和其他资金21亿元、一般债券转贷收入5.3亿元、上年结余收入5亿元,收入合计311.2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51亿元,加政府一般债务还本支出6.1亿元、上解上级支出52.6亿元、对下级转移支付1.5亿元,支出合计311.2亿元。

2.政府性基金预算。

全市预计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268.3亿元,加上年结转和上级补助收入12.2亿元、调入资金9.9亿元、专项债券转贷收入149.7亿元,收入合计440.1亿元。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293.5亿元,加专项债务还本支出133.5亿元、调出资金13.1亿元,支出合计440.1亿元。

市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186.7亿元,加上年结转和上级补助收入7.2亿元、调入资金3.5亿元、专项债券转贷收入116.5亿元,收入合计313.9亿元。市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208.4亿元、调出资金10亿元、加专项债务还本支出95.5亿元,支出合计313.9亿元。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全市预计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1.7亿元,加上级补助收入0.1亿元,收入合计1.8亿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0.6亿元,调出资金1.2亿元,支出合计1.8亿元。

市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1.7亿元,加上级补助收入0.1亿元,收入合计1.8亿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0.6亿元,调出资金1.2亿元,支出合计1.8亿元。

4.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2024年全市预计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135.3亿元,加上年结余收入177.9亿元,收入合计313.2亿元。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110亿元。收支相抵,滚存结余203.2亿元。

市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118.5亿元,加上年结余收入115.1亿元,收入合计233.6亿元。市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98.5亿元。收支相抵,滚存结余135.1亿元。

5.政府债务情况。

初步测算,2024年市级政府债务还本付息123.2亿元,其中:偿还债务本金101.5亿元,拟通过发行再融资债券偿还92.1亿元、安排财政预算资金偿还9.4亿元;债务付息支出21.7亿元,全部通过安排财政预算资金偿还。积极争取2024年市级新增政府债务限额,并按照新增债券资金使用的相关要求及重点项目建设需要,用于交通基础设施、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等方面。

(三)市级2024年预算收支安排的主要方面。

2024年主要支出政策是贯彻落实市委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产业发展、城乡建设、环境优化三个重点,全面提升“五个层级”,加快打造省域副中心、建设人民城市,重点支持以下方面。

1.聚焦支持产业发展“强引擎”,全面提升产业层级。

安排23.7亿元,支持做大做强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首位产业。安排10亿元,支持“一事一议”重大项目落地,推动产业链价值链升级。安排战略性新兴产业配套资金5亿元,聚焦支持十大新兴产业25个细分领域发展,精准滴灌产业集群关键环节。安排技改专项资金8.5亿元,促进创新技术为制造业赋能,鼓励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发展。安排3.7亿元,支持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

2.聚焦支持科技创新“主战场”,全面提升创新层级。

安排科技支出17.9亿元,支持“产业+科创”,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强化与G60科创走廊沿线城市和长三角城市的创新合作,加快建设产业创新中心。安排2.1亿元,支持骨干企业加强重大平台与研发机构建设。安排7.7亿元,加快推进十大创新园建设,围绕十大新兴产业布局产业研究院和科技成果中试基地,鼓励在芜高校加强与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的交流合作。

3.聚焦改善对外开放“大枢纽”,全面提升融通层级。

安排26.2亿元,支持G347、S334快速化改造,优化完善城市快速路网。安排12.3亿元,支持加快“东数西算”芜湖数据中心集群建设。安排8亿元,支持芜宣机场专业航空货运枢纽港建设,推动机场空港口岸开放;安排4.2亿元,支持芜湖港长三角城市群核心枢纽港建设,构建多式联运物流体系。安排3.6亿元,支持加快推进国际贸易创新产业园建设,促进自贸区高质量发展。

4.聚焦建设引才汇智“强磁场”,全面提升人才层级。

安排5.5亿元,继续打造“紫云英”人才招引品牌,提升引才精准度和产业适配度。安排0.6亿元,支持靶向培育和引进院士团队、高水平创新创业团队、科技领军人才和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安排3.2亿元,支持高校毕业生、留学人才来芜创新创业,支持打造“创业芜优”之城。安排1.4亿元,支持加快实施“鸠兹英才”培育工程,深入推进“行知计划”“华佗计划”等专业人才培养行动。

5.聚焦提升城市品质“硬支撑”,全面提升服务层级。

安排20亿元,支持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高中教育品质发展、职业教育创优发展。安排28.3亿元,支持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提升基层医疗卫生能力,保障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安排7亿元,支持高质量文化供给,壮大文化产业,发展旅游业。安排28.8亿元,支持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落实好就业优先政策,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安排10.5亿元,大力实施“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安排8.1亿元,支持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安排30.5亿元,支持实施城市功能品质活力提升行动,推进城市更新改造,提高城市安全风险管控能力。

三、2024年财政重点工作

2024年,全市财政部门将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加强财政资源统筹,强化重大战略保障,服务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加强政策协同,支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积极发挥“财政+金融”等政策协同效应,进一步优化财政投入方式,综合用好政府性融资担保、政府投资基金等财政政策资金,最大限度发挥财政资金引导撬动作用,努力促进财税政策与金融政策、区域政策和产业政策间的协同联动。发挥市属国有企业投资运营专业优势,通过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吸引撬动社会资本参与基金组建和项目投资。常态化开展财政政策清理评估,做到“聚焦重点、有进有退”,找准政策发力点,支持首位产业做大做强、数字经济培育壮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和现代服务业提档升级。落实市委市政府“赛马”激励机制,持续激发县市区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动力,增强财政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强化资源统筹,增强重大战略财政保障能力。

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深入培育和扩宽财源,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保障财政收入平稳健康增长。坚持“亩均论英雄”,对“双招双引”项目,以产业链为单位,算好经济账和税收账。紧盯国家和省级政策,常态化落实对接联系机制,争取上级部门在资金分配上向省域副中心倾斜。积极争取政府债务限额,合理安排政府专项债券,加快债券资金使用进度,保障重点项目建设,持续扩大有效投资。坚持量入为出,综合运用财政资金、政府债券、市场化融资等方式,区分支出性质,分门别类保障资金支出需求。加强财政资源统筹,优化支出结构,提高支出精准度,增强对市委市政府重大战略任务保障能力。

(三)锐意改革创新,推动财政管理提质增效。

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坚持集中财力办大事,大力压减非急需非刚性支出,把有限、宝贵的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进一步树牢零基预算理念,转变预算编制观念,促使部门由以往的“护盘子、争资金”向“谋项目、讲绩效”转变。深入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强化成本效益分析,提高预算绩效管理的质量和效果;推动评价结果运用,削减低效无效支出,使有限财政资金发挥最大效益。加快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应用,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提升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效能。完善市以下财政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市区两级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加快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市区两级财政体制。

(四)树立底线思维,确保财政平稳可持续运行。

加强财政运行预警监测,严守政府债务风险底线、资金安全底线、收支平衡底线,确保财政收支平稳运行,增强财政可持续性。稳步推进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和法定债务合并监管,加强融资平台公司综合治理。健全政府债务信息公开及债券信息披露机制,促进形成市场化融资自律约束机制。严格落实既定化债举措,加大存量隐性债务化解力度,坚决防止新增隐性债务,健全化债长效机制,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始终将“三保”摆在财政工作的最优先位置,加强“三保”支出预算审核、执行监控、定期报告管理,加强库款运行动态监测,切实防范基层财政运行风险。推进数字财政建设,切实提升财会监督管理水平。

各位代表,2024年全市财政管理改革工作任务依然艰巨。我们将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和市政协的监督指导下,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知难而进、迎难而上,扎实做好财政各项工作,为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全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芜湖篇章作出财政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