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报告

关于芜湖市2021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2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发布日期:2022-02-10 08:34浏览次数:

——2022年1月10日在芜湖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市财政局局长  童宗新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芜湖市2021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2年预算草案提请大会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2021年预算执行情况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市各级财政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和市委工作要求,严格执行市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市人大常委会历次决议和财政经济委员会的审查意见,积极发挥财力保障、引导调节、政策协同的功能,服务保障“六稳”“六保”工作大局,全市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良好。

(一)预算执行总体情况

1.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61.2亿元,增长9%,为汇编预算的103.8%,加上级税收返还及补助收入151.4亿元、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和其他资金38.6亿元、上年结余收入1.1亿元、一般债券转贷收入85.7亿元,收入合计638亿元。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03.3亿元,增长3.6%,为汇编调整预算的97%,加上解上级支出25.2亿元、一般债券还本支出81.3亿元、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2.8亿元,支出合计622.6亿元。收支相抵,滚存结余15.4亿元,全部结转下年。

市级(含市本级、皖江江北新兴产业集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三山经济开发区,下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3.7亿元,增长7.8%,为预算的107.4%,加上级税收返还、补助及下级上解收入171.6亿元、上年结余收入1.1亿元、一般债券转贷收入22.9亿元、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及其他资金15.5亿元,收入合计344.8亿元。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85.9亿元,与上年持平,为调整预算的96.3%,加上解上级支出22.1亿元、补助下级支出97.9亿元、一般债券还本支出20.9亿元、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0.9亿元,支出合计337.7亿元。收支相抵,滚存结余7.1亿元,全部结转下年。

2.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312.9亿元,增长81.2%,为调整预算的111.1%,加上级补助收入2.1亿元、专项债券转贷收入107.1亿元,调入资金2.3亿元,上年结余13.9亿元,收入合计438.3亿元。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359.7亿元,增长30.2%,为调整预算的90.6%,加专项债券还本支出31.6亿元、调出资金9.5亿元,支出合计400.8亿元。收支相抵,滚存结余37.5亿元。

市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224.7亿元,为调整预算的109.3%,加上级补助收入2.1亿元、专项债券转贷收入59.4亿元,调入资金0.2亿元,上年结余13.7亿元,收入合计300.1亿元。市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210.9亿元,为调整预算的84.3%,加专项债券还本支出19.1亿元、补助下级支出20.8亿元、专项债券转贷支出10.6亿元、调出资金3.5亿元,支出合计264.9亿元。收支相抵,滚存结余35.2亿元。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

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2.1亿元,为预算的119.4%,加上级补助收入0.1亿元,收入合计2.2亿元。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0.9亿元,为预算的64.3%,调出资金1.1亿元,结转下年0.2亿元,支出合计2.2亿元。收支平衡。

市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2亿元,为预算的117.5%,加上级补助收入0.1亿元,收入合计2.1亿元。市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0.8亿元,为预算的90.1%,调出资金1.1亿元,结转下年0.2亿元,支出合计2.1亿元。收支平衡。

4.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110亿元,为预算的106%,加上年结余86亿元,收入合计196亿元。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97亿元,为预算的102%。收支相抵,年终结余99亿元。

市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94.2亿元,为预算的99.8%,加上年结余62.5亿元,收入合计156.7亿元。市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89.9亿元,为预算的102.2%。收支相抵,年终结余66.8亿元。

5.地方政府债务情况

全市地方政府债务限额944.5亿元,其中一般债务限额411.2亿元、专项债务限额533.3亿元。截至2021年末,全市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为919.1亿元,其中一般债务396.7亿元、专项债务522.4亿元。市级地方政府债务限额502.5亿元,其中一般债务限额179.5亿元、专项债务限额323亿元。截至2021年末,市级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为497.6亿元,其中一般债务178.8亿元、专项债务318.8亿元。全市及市级债务余额低于债务限额,债务风险总体可控。

2021年,各级财政均实现收支平衡,略有结余。上述预计执行情况在年度决算后,可能还有一些变化。待决算编制完成并经审计后,再按程序报市人大常委会审查批准。

(二)2021年市本级支出政策实施情况

紧紧围绕中心工作,优化支出结构、精准支出投向、注重支出质效,服务保障经济社会平稳有序安全运行。市本级重点项目支出情况如下:

1.聚焦“智造名城”建设,着力积蓄发展后劲

投入13亿元,推动重大产业项目建设;投入6亿元,持续引育高层次人才团队,推进“创业芜忧”之城建设,实施“紫云英人才计划”,组建全省首个人才发展集团,聚力推动“双招双引”。投入5.7亿元,培育壮大战新产业。投入4.5亿元,支持实施优势产业升级计划,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投入4.1亿元,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培育数字经济。

2.聚焦“创新名城”建设,着力培育发展动能

投入10亿元,支持重点研发创新平台建设,打造长三角创新成果孵化区,集聚创新资源,提升创新能力。投入9.8亿元,完善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培育政策体系,支持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施高企倍增和研发“双50强”企业培育计划,助力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3.聚焦“开放名城”建设,着力拓展发展空间

投入16亿元,支持安徽自贸区芜湖片区建设,推动江北新区建设提质增速。投入35亿元,推进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保障芜宣机场、轨道交通等重点项目建设运营,支持芜湖港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投入10.7亿元,支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老旧小区改造;保障市政公建配套项目建设,完善城市综合配套。

4.聚焦“生态名城”建设,着力提高发展质量

投入12亿元,支持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推进新能源汽车示范运用,实施好长江“十年禁渔”;支持惠生联圩生态项目建设,推进新阶段现代化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建设。投入18.8亿元,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农业保险提质增效,支持美丽乡村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支持乡村振兴投资发展集团组建,助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5.聚焦人民城市建设,着力提升发展温度

投入18.4亿元,保障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发展,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投入13.9亿元,加大就业帮扶力度,推动就业创业;做好困难群众救助,支持提升居民养老水平,推动养老事业与养老产业协同发展。投入21.8亿元,支持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建设,深化公立医院改革,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助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疫苗免费接种。投入3.9亿元,支持实施芜湖书房等文化惠民工程,推进体育设施建设,提升全民健身氛围;支持大江传媒组建,推进媒体融合发展。

(三)落实市人大预算决议情况和2021年预算执行效果

1.坚持减负加力,全力服务高质量发展

紧紧围绕“双招双引”工作总目标,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全面落实先进制造业企业留抵退税、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延缓缴纳税费等减税缓税政策,全年“减、退、缓”税80亿元。坚持市场的逻辑、资本的力量、平台的思维,在全省率先出台加快发展政府投资基金政策,实现市县区政府投资基金全覆盖,全市政府投资基金规模160亿元,参股子基金规模558亿元,成功引进全省第一家公募基金落户芜湖。坚持财政金融政策融合,在全省率先出台支持政府性融资担保18条措施,引金融活水助力小微企业,全市担保责任余额89.4亿元,减免保费0.3亿元。修订扶持产业政策体系,依法推进公共政策兑现改革,上线惠企政策网上超市,打造“即申即享”“免申即享”“限时即享”兑现新模式,推动政策资金“一键直达”。全年兑现各类扶持资金50.3亿元。

2.坚持以人为本,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树牢宗旨意识、站稳人民立场,在促进共同富裕上加大支撑保障。把握财政支出优先顺序,将“三保”支出摆在突出位置。2021年,全市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达428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5%。统筹91.4亿元,稳步推进33项民生工程,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等困难群体救助保障水平全面提标,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财政补助标准持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继续适度调整。管好用好直达资金,全力以赴做好直达资金分配、下达、使用、监控工作,确保资金直达基层、直接惠企利民、使用安全规范。中央下达直达资金支出42亿元,支出进度96.2%。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保持脱贫攻坚期内出台的各项财政支持政策在过渡期总体稳定。

3.坚持多点发力,实施零基预算管理

全面实施零基预算管理,在全省率先提出零基预算管理22条措施,清专项、压项目、硬回收、定标准、明事权,打破支出“基数+增长”的固有僵化格局,重构预算分配改革。出台预算项目库管理办法,建立星级管理评审规则,市本级2022年部门预算项目数下降45%。收回盘活财政存量资金31亿元,占预算支出的19.6%。开展部门预算执行分析通报,压实部门预算执行主体责任,部门项目预算执行节点进度提升近19个百分点;对政府性投资项目实施中期调整,调整70个项目资金8亿元。贯彻国务院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条例,加强资产管理,对全市279家单位全面摸底清查国有资产,累计处置219处闲置房产12万平方米,实现资产“零闲置”。按照国务院国资统一监管的要求,对市属事业单位所属企业进行改革,新设公司2家,实现国资统一监管全覆盖。

4.坚持多措并举,切实防范财政风险

坚持精打细算过紧日子,研究出台全面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18项具体举措,累计压减一般性支出1.6亿元。强化部门协同、市县区联动,多措并举抓好收入组织。精准分析税收收入潜力,加强非税收入征管,进一步提升政府综合财力,2021年末市本级政府性债务风险等级成功退出红色区域。加强债务风险管控,压实政府性债务管理责任,统筹资金化解存量债务,完成年度化债目标任务;用好债务综合监管系统,及时发送风险提示;积极争取债券资金,发行新增专项债券82.3亿元,保障重大民生和发展项目建设资金需求;落实三级调度机制,用好政府专项债券政策,提高债券资金使用绩效。积极推进融资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完善多渠道筹措机制,确保社会保险基金安全可持续运行。

5.坚持夯实基础,提升财政治理能力

推动预算绩效管理提质增效。强化项目、政策、部门整体的全过程绩效管理,市本级初步建立“三全”体系,对2753个项目支出、279个部门整体全面编制绩效目标,实现市级项目资金绩效管理全覆盖。对2020年度市本级部门整体支出及项目支出,全面实施绩效评价,实现单位自评、部门评价和财政评价三级联动。依托现有高校团队资源,开展市级政策和项目事前绩效评估审核,节约财政资金0.3亿元。强化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收回单位2021年预算安排资金1.6亿元。推进财政数字化转型,完成我市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本地部署。立足财权与事权匹配原则,启动新一轮市区财政体制调整工作,完善市区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收支管理体制。持续开展市直单位财务检查并督促整改。配合推进人大预算联网在线监督,强化审计发现问题整改并建立长效机制。

各位代表,上述工作成绩的取得,是市委科学决策、正确领导的结果,是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的结果,也是各级各部门共同努力的结果。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财政发展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包括:一是财政收入恢复性增长与支出刚性要求双向挤压财政运行空间,财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二是政府性基金预算受土地市场影响较大,政府债务风险需要持续关注。三是部分项目预算资金执行不快,财政支出效益亟需提高。针对上述情况,我们高度重视,认真研判,将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解决。

二、2022年预算草案

(一)2022年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实施的关键一年,抓好明年财政工作意义重大。全市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市党代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保证支出强度,加快支出进度;坚持党政机关过紧日子,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严肃财经纪律,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为加快打造省域副中心、建设人民城市提供坚实的财政保障。

(二)2022年收入预计和支出安排

按照2022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跨年度预算平衡的需要,结合对2022年财政经济形势的分析和预测,2022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其中预算收入预计和支出安排具体如下。

1.一般公共预算

全市预计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93.7亿元,加上级税收返还及补助128.7亿元、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和其他资金36.2亿元、上年结余收入15.4亿元,收入合计574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37.8亿元,加上解上级支出27.2亿元、一般债务还本支出8.3亿元,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0.7亿元,支出合计574亿元。

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6.9亿元,加上级税收返还、补助及下级上解收入137.6亿元、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和其他资金18.7亿元、上年结余收入7.1亿元,收入合计300.3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25.6亿元,加政府一般债务还本支出2.7亿元、上解上级支出19.9亿元、对下级转移支付52.2亿元,支出合计300.3亿元。

2.政府性基金预算

全市预计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288.2亿元,加上年结转和上级补助收入38.2亿元、调入资金3.9亿元,收入合计330.3亿元。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315.1亿元,加专项债务还本支出15.2亿元,支出合计330.3亿元。

市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220.8亿元,加上年结转和上级补助收入35.7亿元、调入资金0.3亿元,收入合计256.8亿元。市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245.2亿元,加专项债务还本支出11.6亿元,支出合计256.8亿元。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全市预计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1.5亿元,加上级补助和上年结转收入0.2亿元,收入合计1.7亿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1.3亿元,调出资金0.4亿元,支出合计1.7亿元。

市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预期1.5亿元,加上级补助和上年结转收入0.2亿元,收入合计1.7亿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1.3亿元,调出资金0.4亿元,支出合计1.7亿元。

4.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2022年全市预计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预期114亿元,加上年结余收入99亿元,收入合计213亿元。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100亿元。收支相抵,滚存结余113亿元。

市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预期99.7亿元,加上年结余收入66.8亿元,收入合计166.5亿元。市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92.7亿元。收支相抵,滚存结余73.8亿元。

根据预算法规定,2022年预算年度开始后,在召开市人代会批准本预算草案前,市级财政已安排支出1.3亿元左右,主要包括上一年度结转支出、参照上一年同期的预算支出数额安排必须支付的本年度部门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等。

(三)2022年市本级预算安排的重点领域

2022年主要支出政策紧紧围绕高质量建设“六个现代化芜湖”发展目标,突出强化“六个力”,重点支持以下方面。

1.聚焦经济发展高质量,增强经济内生的驱动力

坚持首位战略首位保障,加强科技资金整合,安排10亿元,支持产业创新中心建设,推进创新平台扩容提质,加大创新型市场主体培育支持。安排5.4亿元,实施“紫云英人才计划”,支持打造“创业芜忧”之城。安排10.9亿元,支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大力推进数字经济健康发展,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安排4.8亿元,支持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

2.聚焦城乡面貌高颜值,增强融合发展的承载力

安排25.5亿元,支持道路交通改造升级,支持轨道交通运营,构建轨道—公交—慢行“三网融合”通勤体系;加快推动实施停车设施、道路绿化品质提升工程和成片开发建设。安排9.8亿元,继续支持棚户区改造、老旧小区改造等城市更新行动,持续改善居住环境;加强防洪体系建设和内涝治理,提升各类市政设施管养水平。安排11.5亿元,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推进农村厕所改革和四好农村路提档升级,深化美丽乡村建设。

3.聚焦生态环保高标准,增强宜居宜业的吸引力

安排15.5亿元,支持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支持加强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修复,继续抓好长江“十年禁渔”,推动长江渔文化博物馆项目建设。支持提升城乡生活垃圾治理水平,推动黑臭水体治理和污水处理提质增效,持续推进水环境治理。安排21.4亿元,支持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着力构建绿色生产方式,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支持重点行业实施绿色技改,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

4.聚焦改革开放高水平,增强联动发展的辐射力

安排42亿元,支持合芜、铜商等高速公路项目建设,支持芜宣机场改扩建,全面提升交通网络通达能力;推进九华南路、芜屯路等快速路建设,加强城市交通畅通便捷;推动全球航空货运枢纽港和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提升芜湖在长三角中的重要节点、战略链接地位。安排6.7亿元,支持高标准建设安徽自贸区芜湖片区,扩能升级对外开放平台;支持皖江江北新兴产业集中区高质量发展,推动江北新区与主城区拥江联动发展。

5.聚焦社会治理高效能,增强共建共治的协同力

安排11.1亿元,支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立体化、智能化建设,加强智慧城市防控感知体系建设,有效提升社会安全水平。加强政府信息化建设,继续深化便民惠企应用场景建设。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全面提升应急监管能力。支持强化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设,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和救援装备能力建设。落实基层社区党组织相关补助政策,支持基层社区服务建设。支持国防动员能力建设,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6.聚焦人民生活高品质,增强兜牢民生的保障力

安排20.6亿元,继续加大基础教育资源供给,支持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和省属高校合作共建,突出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安排23.5亿元,加强医疗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支持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安排17.3亿元,支持重点群体就业保障和技能提升,持续完善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体系;支持普惠性托育机构发展,推进养老事业产业融合发展。安排2.9亿元,支持媒体融合发展,推进城市书房建设,常态化开展群众文体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三、2022年财政重点工作

2022年,全市财政工作将紧紧围绕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和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各项任务,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努力促进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推动经济社会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一)突出稳中求进,全面优化财政收支管理

密切关注宏观经济形势和重大税制改革,加强收入监控和执行分析,强化收入组织全市“一盘棋”,统筹实现各县市区收入组织的协调发展,确保财政收入持续平稳高质量增长。实施好新的减税降费政策,加强减税降费政策与财政支出政策的协同优化,提高支出对财源建设反哺效果,实现放水养鱼、减轻企业负担与保持支出强度、做大财源基数之间的良性循环。坚持“房住不炒”政策定位,加大土地供应,保持土地出让收入合理规模,壮大政府可用财力,增强财政的调控能力。在做大收支总量的同时,推动财政收支从“数量型增长”向“内涵型增长”转变。统筹考虑时间和空间的转换关系,通过实施跨周期收支平衡,运用好逆周期调节、短期政策和长期政策相结合等机制安排,在更高水平实现财政平衡。

(二)突出政策协同,全力服务经济发展大局

健全财政与金融、产业、区域等政策协同叠加机制,发挥“亩均论英雄”改革的牵引作用,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善用市场逻辑和资本力量,支持打造多层次资本市场,充分运用财政贴息方式精准施策,吸引更多社会、金融资本集聚,推动三次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立足“提质扩量增效”,支持优势产业壮大,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支持平台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协同创新要素的聚集和转化,聚力加快建设科技创新攻坚力量体系;深化政府采购改革,加大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示范应用和绿色产品政府采购力度,助力企业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发挥自贸试验区作用,加快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推进绿色金融发展,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支持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三)突出保障重点,服务保障重大战略实施

保持必要的财政支出规模,保证财政支出强度,加强可用财力统筹,进一步提高财政资源配置的集聚效应。进一步坚持过紧日子要求,大力压减非重点、非刚性支出,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统筹更多的财政资源,用于发展和民生。切实扛起财政支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政治责任,把生态环境资金投入作为基础性、战略性投入予以重点保障。创新民生工程建设模式,保基本、补短板、促共富,加大对就业、教育、社保、医疗卫生、基本住房等领域的投入力度,健全完善民生工程长效机制,突出民生政策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进一步加大“三农”资金投入,保持过渡期内社会救助兜底政策稳定,建立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完善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切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四)突出改革创新,持续深化财政管理改革

深化零基预算改革,进一步完善能增能减、有保有压的预算分配机制,进一步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进一步完善财政支出标准化体系,嵌入部门预算管理全过程,更好发挥标准在预算管理中的基础性作用。以系统化思维和信息化手段推进预算管理水平提升,加快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建设,实现对预算管理全流程的动态反映和有效控制。加快推进财政数字化服务,基于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打造更多为预算单位、企业和群众服务的应用场景。完善直达资金机制,加强直达资金监管,提高财政资金的安全性、高效性。强化预算绩效管理,落实好预算编制与评价结果挂钩机制,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扎实推进市区财政体制改革,合理划分市区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

(五)突出底线思维,积极防范化解财政风险

切实兜牢“三保”底线,密切监测财政收支运行和县级“三保”预算执行情况,加大清理规范财政暂付款项力度,增强财政保障能力。强化隐性债务风险管控,坚持关口前移,加强监测预警,实行穿透式监管,做到早发现、早应对、早处置。突出稳妥有序,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妥善处置和化解隐性债务存量,注意防范“处置风险的风险”。优化专项债券发行使用管理,精准聚焦重点领域、重点项目,加强项目谋划,做实前期工作,提高项目储备质量,积极争取专项债券额度。推行债券分期精准发行方式,建立专项债券支出进度通报预警制度,加快债券资金拨付使用,提高债券资金使用效益。健全地方政府债务信息公开及债券信息披露机制,促进形成市场化融资自律约束机制。持续强化财政内控建设,严肃财经纪律。

各位代表,2022年全市财政管理改革工作任务依然艰巨,责任重大。逐梦惟笃行,奋进正当时。我们将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和市政协的监督指导下,赓续百年初心、践行使命担当,更好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扎实做好财政各项工作,为加快打造省域副中心、建设人民城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