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基层传真

打造“家门口”的全过程人民民主

鸠江区人大常委会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工作侧记

发布日期:2025-05-13 10:19来源: 鸠江区人大作者:熊哲文浏览次数:

一张小小的表决票,一头连着群众的民生冷暖,一头连着代表的履职担当。

1月21日上午,随着一张张代表民意的表决票被郑重投入票箱,参加鸠江区八届人大四次会议的代表们以差额票决的方式,确定“黑臭水体治理”“自来水一体化改造”“安心托幼一体化”等10个项目为鸠江区2025年民生实事项目。这是鸠江区第一次将民生实事项目放在区人代会上进行票决。

从“为民作主”到“由民作主”,区八届人大常委会履职以来,围绕践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不断丰富基层实践,积极探索推进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以人大之力推动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创新。从2023年在二坝镇试点推行,再到如今区、镇两级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工作全覆盖,共票决实施民生实事项目68件,涵盖教育文化、卫生医疗、环境整治、交通出行、城乡建设等多个民生领域,随着一个个民生实事项目的落实落地,人民群众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广开言路让民声定民生

到底哪些民生实事项目是群众最期盼的?如何实施才能贴民心合民意?——最好一开始就由人民来选项目、定项目,让民声变民生、由民主定民生。

最近,汤沟镇人大代表方春森有点忙,看到镇里开始公开征集民生实事项目,他马上开始询问周边百姓的意见和建议。方春森说,“经过走访,不少人反映汤沟老街不仅是一条历史悠久的街道,更是一张代表着古镇厚重人文和红色底蕴的名片,但现如今路灯老化、路面坑洼、垃圾堆积,环境不尽如人意。希望能通过改造与提升,使老街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在白茆镇黑沙洲社区群众联系点上,岛上的村民丁少军向接待的镇人大代表王磊反映:“咱们黑沙洲土壤、光照、水质等自然资源得天独厚,非常适合农产品的种养,出产的蒜苔、西瓜、花生、芦蒿等瓜果蔬菜品质上乘,市场供不应求。黑沙洲四面环水,汽车轮渡是往来的唯一通道,如今已运行快三十年了,现在越来越感到运力不足、破败陈旧,我们的新鲜瓜果蔬菜不能及时运出去,真是急死了。”

“为了让票决制工作能实实在在地解决群众身边的‘关键事’,鸠江区建立了“双通道”项目征集机制,政府通过公告、座谈等途径全面征集建议,常委会发动代表依托‘家室站点’广泛收集群众意见,并积极主动与政府沟通,对征集到的项目的可行性进行分析研判,做足‘功课’,让项目征集更合民意、更贴民心。”区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负责人介绍说。

闭环监督促民生实事项目落地见效

票决是起点,关键在实施。为推动民生实事项目落地见效,区人大常委会制订了《关于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实施情况监督工作方案》,并专门将此项监督列入年度工作要点,由常委会领导班子成员牵头、相关工委负责“定向监督”,综合运用专项审议、集中视察和日常督查等形式,全过程跟踪、全流程监督。

“民生实事项目票决后一个月内,政府应当向常委会报送各个项目的实施计划,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落实政策、土地、资金及其他必需的保障要素。”为确保代表票决出的民生实事项目落地落实,区人大常委会建立“年初问计划、年中问进度、年末问结果+满意度测评”的“三问一评”工作机制,紧盯项目实施,并适时对进度滞后、可能影响当年实施的项目责任部门进行针对性监督提醒,督促项目按照时间节点有序推进。

“我们看到白茆中心敬老院正在进行改造提升,投入大量资金扩建老年人用房、增加床位,希望同步建设配套文体休闲设施,营造更为宜居、健康的环境”“生态停车场项目正在火热推进中,不仅建设了很多停车位,还种植了桂花、香樟、广玉兰、刚竹等多种苗木,希望后续要做好管养工作”……在区人大常委会指导下,各镇人大充分发挥“家室站点”等代表履职平台作用,开展各类活动及时听取代表、群众对项目实施效果的建议和评价,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

“票决制让民生实事项目从确定、落地到开花结果的过程‘看得见、摸得着’,实现了人大代表跟踪督办由‘事后跟进’变为‘全程参与’。”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上海说。

把群众呼声变成满意掌声

民生实事项目实施得怎么样,效果好不好,人民群众满不满意,这些都是区人大常委会一直以来最关心的问题。

投入200万元,支持康湾村通过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发展“稻虾共养”高效生态种养模式,探索走出一条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的新路;总投资170万元,针对沈奥花园小区首批建设的1至3期共20幢738户,进行管道改造升级,开通天然气;投资850万元,对“汤三路”(马圩、汤社段)进行改造提升……


翻开民生实事项目任务分解表,一件件实事扎实推进、一项项承诺纷纷兑现,年初群众的“需求清单”变成了“幸福账单”。

为了将民生实事项目高质量办好,鸠江区进一步加大民生投入,加强统筹调度,强化要素保障和督查督办,给项目实施上紧“进度条”,按下“加速键”,高标准高质量推进民生实事项目建设。

“把荒废的田地利用起来,康湾村集体流转土地130亩,投放15.6万尾虾苗,并通过稻虾共生发展高品质生态有机稻,一亩田能产700斤水稻、180斤澳洲淡水龙虾,除掉人工、虾苗、饲料等成本,每亩稻田纯利能达到4000多元,壮大了村集体经济的同时带领村民增收致富。”


“盼了好久的天然气终于可以用上了,既安全又方便,幸福感越来越强。”

“现在家门口都修上了柏油路,到哪去都方便了,这条路真是修到了我们心坎里!”……

民生实事办得好不好,群众心里有杆秤。这些来自群众的“点赞”,彰显着鸠江区民生实事项目的“含金量”。

“票决制工作的‘一小步’,收获了基层民主建设的‘一大步’,这也是区人大常委会落实省人大常委会一号文件精神、丰富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形式、推进民生福祉改善的生动实践。目前,我们正在官陡、清水、四褐山街道试点推行街道居民(选民)代表会议制度,进一步探索街道民生实事项目票选制工作,力争早日实现全区镇街票决(选)制全覆盖。”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毕道群说。